首页 > 新闻 > 种质资源 > 正文 | 字号选择: |
换一个角度看“孟山都” |
作者:严建兵 |
出处: | 发布时间:2001-11-3 20:58:47 (原作发表时间:2001年11月1日) |
【南方周末读者反馈】 我是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也 是《南方周末》的忠实读者,看了贵报10月25日头版关于美国孟山都公 司对中国野生大豆申请专利一事,觉得报道很值得思考。 借用一个院士的话说,孟山都一个公司的农业研发实力可以与整个中国 相比,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出现“大豆事件”不是偶然,与我国的科研投入 和国情不无关系。分子生物学研究是非常费钱的工作,比如在我们实验室一 个博士要毕业,花几十万绝对不是太多。 对孟山都的做法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专利是一把双刃剑,它阻 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但同时会使研发公司获益更多,从而更加有兴趣加大 科研投入。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加看中后者。尤其专利申请的策略更值得我们 学习,以前科学界并不认为标记可以申请专利,但是最近已经有改变,我们 国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 另外,文中有几处说法,本人认为不是很妥当,特提出供参考: 1.关于Marker的解释,生物学术语,指一段DNA序列,这没 有错,但不一定控制特定的性状,至少目前我们的研究还不能把每一段DN A序列与性状一一对应。通俗的说Maker只是一条马路上的一个路碑, 通过它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目的地(基因)。 2.“孟山都从中发现了与控制大豆高产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标记’ ”,这一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找到了(定位了mapping)与高产基 因紧密连锁(linkage)的分子标记(maker)。 3.文中并没有提到孟山都公司对得到的野生大豆申请专利,所以对“ 如果在育种过程中……甚至受到贸易制裁”的说法表示置疑。文中提到的野 生大豆仅是一种在中国发现的种质资源,孟山都有权利不让用吗? (浏览次数:773)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