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术 > 高产栽培技术 > 正文 字号选择:
优质稻米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作者:崔成焕
出处:黑龙江科技报 发布时间:2002-6-19 13:20:42 (原作发表时间:2002年6月13日)

施肥:为了保证大米品质,国外专家提出优质米生产栽培过程中施氮量应降低20%以上,利于保证稻米优良品质。过量施氮肥或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多肥条件易降低成熟度和食味。在寒地低湿地稻区,7月份土壤肥力大量释放后易造成水稻生育中后期肥力过多,因此主张减少深施底肥,采用把底肥中氮肥的一部分转作追肥的施肥方式。高产栽培条件下,重视穗肥和粒肥的施用,但优质米生产中应慎用穗肥和粒肥,如果穗粒肥施用过晚或过多易增加米粒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

灌溉:水的管理基本按着旱育稀植规程进行,但优质米生产中应特别重视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为此应采用间歇灌溉技术,同时避免过早停水。2001年一些农户7月23日开始停止灌水,收获前稻株早已干枯、产生大量死米,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土壤渗水、保水性不同灵活掌握停水时期,应做到8月末9月初田面脚印中的水刚刚渗完较适合。

防治稻瘟病:得稻瘟病的稻田一般减产5%-35%,严重时甚至绝产,而且产生大量死米和青米,从而严重影响出米率和大米品质。稻瘟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7℃,湿度为90%以上。稻瘟病分为叶瘟、节瘟、穗颈瘟、支梗瘟和粒瘟。该病的发生对温湿度要求较高。我省进入7月后报气温高、雨水多,水稻生长繁茂的地块易得叶瘟,然后迅速漫延形成大量病菌孢子成为引起穗颈瘟、节瘟和支梗瘟的病源。除气温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外,稻株本身的内在条件与发病关系更密切。水稻吸收大量氮肥,稻株内含氮量急剧增加从而碳氮比下降,当遇到阴雨多云的天气时,植株生长软弱的最容易发生稻瘟病。我省稻田春季到初夏地温上升缓慢,苗期生长也慢,因此往往多施氮肥催苗,等到7月中下旬,土温上升,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出大量土壤肥力,施用的化肥和土壤释放的肥力加在一起,在温度高的情况下稻体短时间内大量吸收氮素,植株生长不健壮,气温和湿度都适合,这时便出现大发病现象。水稻生育中后期的过量施肥容易导致水稻短时间内吸收过量氮素,是发生病害和倒伏的主要原因。

防止稻瘟病应该选用抗病品种,结合合理的施肥技术,并早期预测及时采取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但是一般药剂防治不及时,发现有病再打药常无济于事。因此我省稻农防治稻瘟病实际上是依告品种的抗病性。所以讲究施肥技术避免不合理施肥是防病的关键技术。

适时收获减少胴裂米:水稻后斯的管理、收获时期的早晚、干燥方式、稻谷含水量以及干燥速度等直接影响大米外观品质和食味,而且影响胴裂米(惊纹粒)的多少和出米率。

据研究,水稻成熟后期温度高于25℃时易产生胴裂粒。稻粒干燥速度即失水速度过快也容易产生胴裂米,特别是遭受露水或秋雨多次干湿反复的稻粒胴裂粒严重增加。被秋雨浇湿的稻子受冻后裂纹更多,所以要认真加强收获后的管理。

水稻抽穗后45天左右,稻穗97%-98%籽粒已变黄,穗基部尚有2-3粒黄中略带浅绿色时期是生产优质米最佳收获时期,大米食味也最好。早熟品种成熟后不及时收获,在田间站秆放置,更易发生胴裂米。因此早熟品种应及时收获,而且应避免在当地栽培过早熟品种。

我省水稻的干燥多依靠自然干燥,稻谷含水量很大程度上受秋季天气的影响。因此,达到收获最佳时期的水稻及时收获,稻捆不宜过大,收割后码在田间,隔7-8天翻码1-2次防止捂烂,当稻秆基本晾干后应及时改垛为十字形垛,防止雨雪浇湿。

(浏览次数:452)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贵州省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明显重于去年  (2004-6-29 9:27:41)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隐患及对策建议  (2004-6-25 14:50:27)
湖南水稻品质改良的主要成就及展望  (2004-6-8 11:06:50)
农业部对南方早稻苗情分析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2004-6-7 9:21:58)
水稻生产有望上台价  (2004-6-4 12:58:04)
四川省中江县优质水稻综合治理保优  (2004-5-31 13:28:37)
《中国稻米》2004年第3期  (2004-5-21 12:54:30)
2004年3-4月我国大米市场监测信息  (2004-5-14 13:50:03)
湖南优质稻产业稳住粮食生产  (2004-5-14 12:21:12)
江苏省洪泽县重拳打击非法经营稻种活动  (2004-5-14 11:00:24)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链接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webmaster#chinariceinfo.com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