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 字号选择: |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病害重发原因及防治实践 |
作者:高联义 |
出处:见正文 | 发布时间:2004-8-16 12:52:52 (原作发表时间:2004年8月11日) |
今年,江苏省灰飞虱虫量之大、带毒率之高,条纹叶枯病发生之广、危害之重,是197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其重发原因究竞何在? 一是冬春气温偏高带来越冬代、一代灰飞虱群体动态的异常变化,致使灰飞虱向稻田迁入时间特早,迁入数量特大,传毒时间特长,从而构成了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危害的重要基础条件。 二是种植结构和栽培方式的改变对病害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江苏已基本实现粳稻化,占水稻总面积的95%以上,其中,武育粳3号、武香粳、南粳41等感病品种的种植比例高达85%以上,病害的严重发生与种植感病的粳稻品种密切相关。加之,种植方式多样化,麦套稻、直播稻、移栽稻、抛秧稻、机插秧“五稻”栽培方式并存,大麦茬、小麦茬、油菜茬“三茬”种植水稻,育秧方式多而分散(水育秧、旱育秧、塑盘育秧),由此带来水稻落谷期、移栽期不一,前后相差长达20天以上,为灰飞虱的繁衍增殖和发生危害提供了广泛的适生寄主和良好的食物链,给病害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实施统防统治工作增加了极大难度。此外,偏迟熟粳稻的推广、少免耕技术的应用和田埂杂草丛生,也为灰飞虱的越冬存活、毒源积累提供了有利场所和“桥梁”。 三是防治技术不到位是部分地区病害重发的直接原因之一。据对病害重发田块的典型解剖分析,防治不及时和用药不对路是病害严重发生的直接原因,而防治技术的病害严重发生的直接原因,而防治技术的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基础性病虫测报薄弱,村级宣传服务“断层”现象突出,加之,条纹叶枯病是近几年新上升的一种病害,部分基层干群对其危害严重性不够,对防治技术不甚了解,有的用药不及时,有的防治脱档,造成防治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统防统治率不高,一家一户分散用药,容易带来灰飞虱从用药田向未用药田迁移、正在防治田向邻近“逃跑”,甚至同一个组相邻田块的用药时间相差二三天,从而影响整体防治效果;用药不对路的现象也较突出,目前,一些农药经销商有“搭车售药”现象,有的农户习惯使用甲胺磷、呋喃丹,结果是防治效果极差,有的把条纹叶枯病视为“水稻瘟疫”,使用三环唑、多菌灵等不对路农药,达不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通过近几年防治实践,我市初步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切断虫源为关键”的防治对策,采取“栽培控病、治虫防病、全程控制、统防统治”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灰飞虱虫源基数,经济有效地控制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 一是加强农业防治,实施健身栽培 推广种植抗、耐病性较好的品种。种植抗、耐病性水稻品种是解决条纹叶枯病的最经济有效措施,尤其在病害重发地区和早茬稻田(大麦茬、油菜茬)要优先选用扬粳9538、镇稻99等抗、耐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系),淘汰武育粳3号、武香粳14、南粳41等高感病品种,以减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程度。 优化栽培方式和种植方式。首先是利用栽培避害,适当推迟水稻的播、栽期,压缩早播早栽面积,大力推广塑盘育秧和机插秧等轻型栽培技术,使水稻秧苗期尽量避开一代灰飞虱的迁入为害,从而减少传毒几率。其次,提倡统一品种和栽培方式,解决目前生产上的品种“多、乱、杂”、散育秧、插花种植所带来的防治难问题。就一个地区(乡、镇)而言,在水稻品种安排上要明确1-2个主体品种,同一村、组也应在栽培方式上也要力求优化,以选择一种栽培方式为主,并实现连片种植,避免混种混栽。 实施健身栽培管理。水稻苗床应尽量选择远离麦田,以防止灰飞虱就近迁移危害,同时要彻底清除田埂杂草,减少虫源基数。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料,适时搁田、通气促根,以增强植株抗逆力;及时拔除病株,减轻病害扩散蔓延。此外,合理轮耕换茬也是减少虫源基数的有效途径,采取以浅旋耕为主体,耕翻与免少耕有机结合为特征的耕作方式,对灰飞虱有较大的机械损伤作用。 二是科学合理用药 ,推行全程控制。 治麦田,压基数,治杂草、防迁移。麦田是灰飞虱最主要的越冬场所,在三麦穗期(5月上旬)结合蚜虫防治,每亩使用10%吡虫啉30克,其防治灰飞虱的效果一般可达50%左右。在防治麦田灰飞虱的同时,要对水稻秧田和大田周围20米宽的隔离带进行用药保护,以切断灰飞虱的迁移扩散。 搞好种子药剂处理。结合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的预防,采用12.5%吡虫啉2000倍液,浸种48-60小时,在病害中等发生年份,防治效果可达50%-60%,在今年特大发生年景,虽然防治效果不够明显,但对前期防治主动有一定作用。 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前期、控大田后期。据田间系统观察分析,水稻条纹叶枯病第一显症高峰主要是由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而引起,第二显症高峰则由大田初期二代灰飞虱成若虫危害所致,我们改长间距用药为短间距的连续用药,在一代灰飞虱迁入始盛期,对秧苗叶龄1.5叶以上的即开始第一次用药,每隔5天,抛秧田、机插秧田连续防治2-3次,常规育秧田防治3-4次;在一代灰飞虱成虫和二代灰飞虱若虫期,于移、抛栽后的5-7天即开始第一次用药,连续防治3次,从而最大的限度遏制了灰飞虱的暴发,有效地控制了条纹叶枯病的危害。 实际速效、持效结合,农药复配、交替使用。据田间试验调查,防治灰飞虱的有效单剂农药有:吡虫啉、锐劲特、敌敌畏等,其中,以敌敌畏对灰飞虱的速效性最强,亩用250毫升对成虫1天后的药效达75%以上,锐劲特对灰飞虱的持效期最长,亩用40毫升对若虫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仍达92.5%,吡虫啉亩用纯药4克对成、若虫的综合效果较好。据不同药剂复配使用效果调查,亩用5%锐劲特20毫升+10%吡虫啉30克,80%敌敌畏150毫升+10%吡虫啉30克,25%噻`异`吡(粉虱净)60克,其防治效果比单用10%吡虫啉40克的效果提高10-20个百分点。实践表明,采取速效、持效结合,农药复配、交替使用,既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又有利于延缓吡虫啉抗性的产生。《来源:江苏科技报》 (浏览次数:588)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webmaster#chinariceinfo.com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