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市场流通 > 正文 | 字号选择: |
粮食市场放开考验中国市场化 |
作者: |
出处: | 发布时间:2002-7-21 13:06:53 (原作发表时间: ) |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读过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那种苦难般的描述必定深深震颤许多读者的心灵。即使是在粮食生产已经过剩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彻底摆脱过去的梦魇。这梦魇成了中国政府在粮食问题上一直小心翼翼的原由,每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条总是谈如何稳定农业,谈粮食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毋庸置疑的重要性。说起来有几分黑色幽默:中国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在商品大潮已无孔不入的当今时代,他们生产的最主要产品——粮食却一直扮演着半商不商的尴尬角色。 新的转机终于出现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 据报道,自去年8个粮食主销区全面推行粮食市场化以来,今年又有一些省份在省内局部自行放开粮食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意味着中国粮食市场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它仿佛让人听到古老中国乡村大地的一声叹息。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全面开放,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一些毋庸置疑的认识也需要重新审视。通常情况下,只要政策不出现严重偏差,只要不出现阿马蒂亚·森所谈到的“人祸”,纵然遭遇粮食大减产,也不会出现粮食“有和无”这样的顶级存量缺失问题,至多是粮食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边际问题。对于粮食的“边际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价格变化,辅之以进出口调剂以及储备粮的吞吐变化来妥善解决。 也许有人担心,如果国际上有人趁火打劫,不让你进口粮食怎么办?其实,对此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从1950-1984年国际上发生的禁运来看,真正的粮食禁运只有一次,这就是著名的美国1980-1981年对前苏联的粮食禁运。此次禁运有以下特点:第一,禁运对象是商业性粮食出口,而不是中断粮食援助。第二,禁运诱发因素是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一历史性、战略性事件。即使是这次禁运,亦是失败的记录。原因在于,国际粮食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粮食出口国很难达成同时禁运的协议,再加上“第三国扶助”,事实上1979-1980年前苏联的年度进口粮食只比计划进口规模少了10%,令白宫不得不在1981年就解除了禁运。 因此,除非出现大的天灾人祸,粮食通常只是普通商品。我们根本不必将粮食的作用和意义吹上了天。 很多人,包括部分粮食专家亦“想当然”地认为,由于粮食市场存在着所谓的“蛛网效应”,粮食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外部冲击都会被逐级放大而发散,市场无法自动调整至均衡状态,这样的话,它将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这样的认识成为粮食市场不能放开以及政府干预的主要依据。 但是,就像想当然地以为粮食是“特殊商品”一样,少有人去讨论:现实中真的存在所谓“蛛网效应”的现象吗?政府干预粮食市场要付出何样的代价?其保护效果究竟如何。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20年粮价波动的轨迹根本无法得出存在着“蛛网效应”的证明,在其他国家也找不到“蛛网效应”的证明。 至于政府干预粮食市场效果,最近有一项对于1985-1999年的中国粮食市场的研究。该研究表明:政府对粮食市场和粮价的控制从来就没有起到过抑制价格波动的作用,恰恰相反,由于政府对于粮食市场的反应过激且滞后,在一定程度上还扩大了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譬如,政府总是在粮食短缺时限制进口,在粮食已经过剩时拼命进口。奇怪吗?不奇怪。因为政府的进出口计划是根据上年情况来作的,它哪里能够预知下一年的乾坤倒转。 在过去几年,由于粮价保护,致使中国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粮食过剩。据估计,仅1997年末国家粮食过量库存就可能超过了2000亿斤,为此粮食部门不得不大量亏损出口粮食(粮食补贴到这时已经完全变味,不是补贴国内消费者,而是穷人居多的中国向国外消费者提供巨额消费补贴),而1998年粮食部门2000多亿元的亏损挂账以及数千亿粮食收购资金被挪用等丑恶的腐败现象被曝光,更是举世震惊。 看来正像是一句谚语所说的“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既然如此,何必要死守粮食保护和干预政策呢。 又有人说了,日本、欧共体都是这么干的,中国为什么不能这么干。须知,人家是富国,补贴得起,而我们是穷国,背不起这么大的包袱。据估计,如果我国搞制度性的农业保护政策,像日本和欧共体那样农产品的1/3-2/3由政府来补贴,沉重的政府财政负担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将对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放开粮食市场,想方设法保护粮价的目的也许是为了保障农民收入的提高。然而,市场完全有能力比政府做得更好。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关键靠发挥比较优势。在通常的情况下,随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其比较优势必然发生变化,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成为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例如在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的沿海省份随经济增长后会不断退出粮食生产领域而转向非粮食生产甚至非农业经营,与此同时相应增加对粮食比较利益高的中西部生产区的粮食需求,粮价将随之上升,使粮食的主产区得到增产增收的好处。 相反,粮食市场不放开,发达地区就一定缩手缩脚,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比较优势。落后地区同样也发挥不好比较优势。 不过,市场力量是强大的,而中国政府是明智的,2001年,浙江、福建、广东等8个粮食主销区全面放开推行粮食市场化的举措,标志着市场的胜利。联系到国有股减持的最新政策,我们不能不为中国公共政策制订的进步而欣喜。 据透露,有可能在明年,中国粮食收购、粮食市场、粮食价格将全面放开。 笔者为这一消息叫好。笔者并以为,中国粮食市场的全面开放将沿着以下三方面的方向和内容来做:一是主要由政府来调节粮食供求的政策应转向主要由市场来调节;二是建立小规模的粮食专项储备,在边际上调节粮食供给;三是粮食进出口也应该市场化。 (浏览次数:2105)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