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术 > 稻田种养技术 > 正文 | 字号选择: |
小鸭子欢快“种”出放心大米 |
作者: |
出处: | 发布时间:2002-5-29 10:15:00 (原作发表时间:2002年5月18日) |
鸭子能帮农民种好田?记者在增城市宁西镇一个示范基地上看到,稻田四周拉有围网,鸭子在里边寻杂草、觅害虫,拉屎肥田农民只须看看鸭子、管管水—这是源于日本的“鸭稻共作”生态水稻栽培方法,现在正由广州市科协和华南农业大学联手在增城市试验推广。 “种田能手”让农民轻松了 “让小鸭子进田”过去在农村已零星出现,但农民并不确切知道其中的好处。“鸭稻共作”课题组成员之一、广州市科协国际部的陆敬雄指出,“鸭稻共作”不仅能让人们吃上真正的“放心米”,而且由于它对依赖于农药与化肥的现代农业进行了根本性革新,能使农业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大的可能。据介绍,日本福冈农民古野隆雄1988年开始“鸭稻共作”实践,目前在日本和东南亚,这种革命性的生态农耕法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采纳,无数鸭子正在为生产有机大米而忙碌着。2000年,“鸭稻共作”传到中国,去年开始在江苏、福建、湖南、广东等研究推广。 记者在宁西示范基地现场看到,这里有连片新实验田近90亩。一米多高的塑料丝网将稻田分隔成一个个两三亩不等的单元。一群群鹅黄色的雏鸭点缀在浅绿色的禾苗间,十分悦目。陆敬雄说,他们为了保护生态,不用灭螺剂杀螺,插田前曾人工清出400多斤螺;放鸭下田后,鸭群可将田间福寿螺消灭贻尽。 镇农技站李站长对记者说,鸭子可谓“种田能手”,它们无论白天黑夜、阴晴风雨,都一身泥、一身水地除草灭虫施肥。这里仅有的两名田间管理员说,他们每天的工作只是除早晚给鸭子投喂少量饲料外,同时管理好田间水,工作变得轻松了。 小鸭子充当“生态卫士” 据介绍,1999年课题组在白云区九佛镇种下3亩田,按日本方法完全不施肥料,结果亩收稻谷350多斤。2000年,给这片瘠地施加了一定量的有机基肥,单产500多斤,与常规种植持平。2001年白云区燕塘村的早稻纷纷在台风“尤特”前倒伏,鸭稻却岿然不动,亩收575公斤。去年下半年,陆敬雄与华农大学系主任章家恩和经济学博士张光浑一道,在宁西镇种下8.3亩优质增城丝苗米,单产达600斤左右。广东今年50年不遇的大旱也威胁到了宁西的试验田,陆敬雄说,如果能熬过眼前的干旱,这些长势喜人的水稻,收成将超过往年。 据了解,常规方法种植的优质丝苗米的售价在每斤六元以上,不用农药化肥的有机米价格在欧美市场上可高出一至二倍,“鸭稻共作”优质米效益将非常可观。 陆敬雄说,他们研究“鸭稻共作”的根本目的不止是开发一种安全健康的食品,而在于拯救濒危的耕地和生态。由于农药残留物数十年来的积累,不少土地的污染已让人不敢正视。过量使用化肥所导致的土壤板结和地力退化他令人触目惊心。课题组负责人章家恩和他的研究生们从土壤取样中欣喜地发现,宁西鸭稻田的土壤养分在增加,地力在回升,土地板结在舒缓,稻田生物物种和数量在增加。 鸭群保卫“母亲河” “鸭稻共作”的推广,关键在于全社会健康意识和生态安全意识的加强。有关专家正式考虑采用“会员制”吸纳市民参加绿色消费,将“鸭稻放心米”直接送到市民家中,以消费来推动“鸭稻共作”的推广。据介绍,一个三口之家一年鸭稻米的消费量,可以保护三分之一亩左右的农田。 章家恩说,他建议首先要在流溪河全流域普及“鸭稻共作”。在这条供应市区60%饮用水源的河流沿岸,无数大大小小的农田正源源不断地排出“毒素”,威胁着流域地表地下水体,比工业污染更陶蔽更难于集中治理。广州市可以考虑从该流域每年数以亿计的治污费中提取部分资金来普及“鸭稻共作”,这样不仅可以根治稻田污染,为市民生产出优质安全大米,更能力规划中的流溪河“绿色走廓”增添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天地。 (浏览次数:397)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