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 字号选择: |
专家支招:我国水稻产业如何应对WTO? |
作者: |
出处: | 发布时间:2002-7-4 8:39:06 (原作发表时间: ) |
[湖北三峡农业信息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以上成就的取得,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推广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解决温饱问题,追求高产,使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和组合在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上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要求的多样化,我国稻米需求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买方市场开始形成,水稻品种、种植结构和质量与市场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每年南方低质或劣质早籼稻大量压库,出现卖粮难,另一方面又每年从国外进口优质大米。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和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水稻育种研究如何进行新的突破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稻米生产和消费的新格局,已引起多方关注。 不久前,由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办的“2000年全国水稻种子质量管理与品牌创立交流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周开忠、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叶志华、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辛景树、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原副主任陈汝明、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蔡洪法研究员、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主任程式华研究员、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罗玉坤研究员、朱智伟副研究员、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宗修研究员、浙江大学颜启传教授以及来自17个省、市的13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各方专家就稻种选育和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养活8亿中国人,稻种功不可没 2000年2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题为《中国人权发展五十年》的白皮书指出:1949年至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由1.1亿吨增加到5.1亿吨,增长3.5倍,年平均增长3.1%,高于同期世界增长速度;中国粮食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产量的比重由17%上升到25%。目前,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粮食、肉、蛋和水产品等的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多数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的状况,创造了以占世界7%耕地解决占世界22%人口吃饭问题的奇迹。 美国《纽约时报》1999年10月1日社论和《国际先驱论坛报》9月29日文章分别指出:“中国在解决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吃、穿、住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将被载入史册”;“普通的中国公民现在享有的健康、营养、教育和生活水准比这个中央王国漫长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皇家科学院副院长布里恩·希普说,目前世界上约有8亿人没有足够的食品保证。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不断减少的耕地使世界粮食供应日趋紧张。 据蔡洪法研究员介绍,我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亦即有约8亿中国人是吃大米的。历年来,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6.6%左右,稻谷总产量占粮食作物的43.6%。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9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20.6%,稻谷总产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4.21%。 程式华研究员认为,我国农业之所以能取得上述巨大成就,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利用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我国于五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初分别取得水稻品种选育技术的两次重大突破,促使我国水稻平均单产在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中期先后跃上亩产250公斤和300公斤的台阶。其后,随着良种更新的推广应用,到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水稻以播种面积计,单产又进一步提高到400公斤的水平,从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罗玉坤研究员介绍,我国现有县级以上国有种子公司2700多家,县级以上良种场2000多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种业体系,对于发展我国水稻生产、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亟待突破 程式华研究员指出,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缺乏育种材料和技术的创新进展缓慢,使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和组合,只是在抗性、米质或农艺性状等单方面有所提高,而在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上并无明显改观。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常规水稻数量多,推广区域窄。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1998年年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水稻品种共468个,其中常规稻品种274个。在众多常规稻品种中,缺少面积占绝对优势的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武育粳3号”不过639万亩(占全国水稻种植总面积45000万亩的1.42%),其余品种均在500万亩以下,50万亩以下的品种达到198个,还有1亿多亩种植着很多达不到10万亩的水稻品种。常规稻品种还存在种植区域狭窄的状况,在统计的36个年推广100万亩以上的品种中,高达63.89%的品种仅分布在一个省份。 二、优质稻品种短缺,档次不高。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水稻品种米质不优,南方早稻尤其严重。据统计,南方15个省市,目前年产稻谷约1.8亿吨,占全国总产近90%,直接食用量达1.2亿吨,但1998年米质主要指标达农业行业标准二级优质米的早籼稻和主要指标达农业行业标准一级优质米的中、晚稻品种和组合仅占10%左右。由于稻米的适口性不佳,至1998年,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和广西七省区的普通早籼稻品种累计库存达3025万吨。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进口泰国大米100多万吨。 蔡洪法研究员透露,我国曾经是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但在近20-30年来,我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已退居于6-7位,九十年代平均每年出口大米110万吨,只占世界大米贸易量的5%-6%。为何出口量如此低?主要是稻米质量差,加工质量也差。而稻米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又在于缺乏优质的稻种。 另外,据朱智伟副研究员介绍,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于1998、1999年连续两年承担了水稻种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对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等南方十个水稻主产省(区)70家种子生产企业进行了水稻种子质量抽查,合格率分别为81.0%和89.9%。应该说总体质量是好的,但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的水稻种子质量不容乐观,其中乡镇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只有25%。 在品牌创建方面,罗玉坤研究员指出,我国种子行业目前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低、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品牌经营意识不强,品牌率低。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998、1999两年抽查统计,目前有注册商标的种子的平均比率只有47.0%。罗玉坤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水稻种业总体上还只是一个行业,而未形成真正的产业,水稻种业必须在“化”字上狠下功夫,把我国水稻种业改造成现代化的种子产业。 蔡洪法研究员说,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15-16亿人,以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算,粮食总需求量为6.0亿吨-6.4亿吨,其中需生产稻谷2.4亿吨-2.56亿吨,将比目前再增加20%-28%。由于受耕地资源制约,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今后不大可能增加面积,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必须在注重品质的基础上,大力加强高产更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 专家支招一:质量管理上水平 颜启传教授说,种子质量是由种子不同特性综合而成的一种属性,具体可概括为真、纯、净、壮、饱、健、干、强八个字。种子是农业赖以发展和农民赖以生存的、花工小、潜力大的不可替代的农业载体,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种子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 朱智伟副研究员认为,要提高种子质量,首先要改变当前种子行业培育和生产分离的状况,积极组建育种、生产、销售一条龙的集团公司,从而及时掌握种子推陈出新的源泉。 其次,要尽快实施种子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对大型种子公司应该鼓励其采用ISO9001,以稳定其在种子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另外,要加大提高种子质量研究的力度,完善种子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手段与方法。 专家支招二:品牌创立上层次 罗玉坤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即将面临加入WTO后世界种子大市场、大流通的挑战和机遇,世界各大种子公司都已瞄准中国的种子市场,企业的竞争将无法仅靠种子本身的质量单打独斗,而必须依靠品牌的综合效应,即依靠种子企业的质量、包装、人才、信誉等整体力量作战。因此,建设种子品牌尤其显得迫切和重要。 品牌建设的基本做法包括开展种子市场调研、建立完善的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实施产业化运作、重视种子注册商标、制定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等等。在重视种子注册商标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企业认证、产品认证、优质产品评选、品牌产品认定等活动,以增加品牌的分量和知名度。 专家支招三:法制管理上台阶 颜启传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种子市场的日趋活跃,生产和经营种子单位及个人越来越多,由于个别经销单位和个人惟利是图,不择手段,制售伪劣种子,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种子案件常有发生。 据统计,2000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案件中查获假种子1158吨,包括种子在内的农资产品已经成为主要造假对象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制假售假活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有效打击制假售假的对策建议,2000年年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在有关部门配合下进行了一项调研,调研报告指出至今农资市场上仍有假冒商品存在,在回收的6家农资生产企业调查问卷中,有5家认为过去3年里包括假种子在内的制假售假情况在恶化。尽管几乎所有地区的政府和执法部门都认识到假农资对农业的危害,并加大了对农资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但坑农、害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书记金连登介绍说,今年12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是我国对种子实行系统化法制管理的第一部法律,这部法律将成为涉及种子领域的法人的行为准则。水稻种子行业都将进一步全面规范自己的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等行为。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水稻种子涉法内容的活动中严格依法办事,就一定能在不断提高水稻种子质量水平,推动产业化,促进我国水稻产业发展上大有作为。 专家支招四:企业发展上等级 蔡洪法研究员说,随着水稻种植物结构的调整和《种子法》的实施,水稻种子生产和经营将发生重大的变革,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产业化集团化趋势将不可阻挡。 一、水稻的用途调转、品种专贮和连片大面积种植的发展,水稻种子的批量经营将会增加,农民自留将会减少,尤其是“订单农业”的实施,产收挂钩,将促使水稻种子规模经营的发展。 二、《种子法》将促使种子公司彻底转制。各种子公司将进行重组,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集团化大公司,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种子公司被兼并、淘汰。 三、随着植物新品种保护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品种的知识产权将列入种子公司的经营成本,同时也成为各种子公司之间竞争的一个手段,大公司将会组织自己的研究队伍来确保种源的优势,以维护其地位。 四、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国外相关大公司的进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模式必将得到迅速推广。
(浏览次数:1564)
|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