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心的前身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谷物化学与加工系,建于1983年,是我国最早开展稻米品质研究和测试的单位之一。建设期间得到了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世界银行的资助,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谷物化学家B.O.Juliano的指导。于1985年开展了对我国水稻主要栽培品种的米质普查,并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122-86《优质食用稻米》、NY147-88《米质测定方法》的制订工作,创建了我国的稻米品质鉴定评价体系。作为农业部的稻米品质鉴定评价单位,一直承担了国家及稻区相关省份的各稻米品质相关项目的分析测试与评价任务。也开展了谷壳硅的制备、八宝粥、黑香羹、黑米酒、脂肪酶等产后加工研究。 本中心建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严谨、科学、客观、公正”的工作方针,承担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安排的1998、1999年度农业生产资料(水稻种子)国家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接受了近5万份稻米、种子、米制品、蔬菜等监督抽查样品、委托样品及科研材料等检测任务。为国家有关部委及相关省(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大量产品质量信息、市场购销动态和工作建议等。还为全国有关省、市、县的水稻品种、优质大米、米制食品的品质与质量以及内外销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提出了技术评价意见。同时,为全国20多个省份培训了200余人次专门从事自身产品质量检验的专业人才。 在上级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本质检中心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形成了“业务范围广、信息渠道宽、技术力量强、仪器设备精、检测质量高”的工作体系。在从事质检工作的同时,紧密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积极开展了相关的科研工作,承担了“国家稻种资源品质鉴定”、“全国水稻育种攻关品质鉴定”、“国家水稻区试品质鉴定”、“浙江省水稻育种攻关品质鉴定”等10多项国家、浙江省、中国农科院的重要课题研究任务,实施了“以检带研、以研促检”的方针,取得了一批科研与技术成果,促进了各项工作效率的提高,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肯定和良好评价。 为提高我国稻米品质的鉴定评价技术水平,中心还十分关注国家的稻米品质研究动态,派员到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国家水稻研究中心进行培训、学习;对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的稻米生产进行了考察。承担澳大利亚NEWPORT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快速粘滞力测定仪在水稻品质上的应用研究、韩国双龙机械产业会社(株)生产的稻米品质测定仪器在中国稻米检验上的应用研究。并已成为美国O.I.ANALYTICAL公司的典范实验室。同时还将稻米品质检测技术向国外传播,培训了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稻米品质检验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地体现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农业质量振兴纲要》的目标,实施农业部“加强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管理”的方针,推进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质农产品产业化进程。按照上级对质检与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本中心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之路,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努力为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层决策服务;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正在迈出新步伐。力争通过不断强化管理与服务,把本中心建设成为国内稻米领域一流的“质量评价鉴定中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市场商品信息中心”、“人才技术培训中心”。 |
Copyright @ 2003 CNRRI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