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字号选择:
基因学研究引导中国科技界巨变
作者:莫瑞琪
出处: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02-4-22 9:18:05 (原作发表时间:2002年4月21日)
[法新社上海4月19日电]题:中国科技界新的文化革命

4月早些时候,一个中国科学家小级宣布首次绘制成功完整的水稻基因组序列图谱—此举可以为培育更优秀的高产抗病水稻铺平道路。

科学家分离出了构成水稻DNA的全部生化序列的93%,尽管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要两年时间。

不过,对中国最常种植的籼稻品种的基因组测序是遗传科学迈出的一大步,它还体现了中国科技界出现的巨变。

上海中国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陈竺说:“我们完全改变了中国科学界的风气。团队精神在像基因组学这样的基础学科中十分重要。”

他说,传统上,中国知识分子是孤傲独立的一类人,他们通常互相轻视。而现在,科学家个人之间、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以及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比以前增加了许多。

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随着国家优秀人才到海外学习和工作,人们担心中国出现“人才外流”。然而现在,随着经济形势和研究条件相继改善,国外留学生像潮水般涌回国内。

陈竺说:“在海外留学的绝大多数科学家关心祖国的未来,现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认及研究工作条件的改善,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回到国内。”

这些回国者中包括杨焕明博士和于军博士,人们两人都在美国留学,并且都参加了破译水稻基因组的研究小组。于军说:“我认为国际合作已经变得十分重要。中国的基因产业在发展,是因为世界其他地方也在发展。”

这与曾经通过分离传统中药艾蒿中的化合物找到治疗疟疾新方法的中国科学家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在方便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中国科学家对研究成果往往秘而不宣,担心被外国制药公司偷走,或是受到外国科学家的轻视。

现在,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正与德国制药巨子罗氏公司合作进行基因研究,这项研究最终可能成为治疗癌症和阿耳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关键。

随着科学家越来越年轻以及更愿意接受国外影响,基因学研究正引导着发生在科学界的巨变。

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的研究小组负责人中包括29岁的邓亚军(音)和26岁的王军(音)。邓原先是西安市公安局的一名法医,而王则是个电脑天才,16岁时就进了著名的北京大学。

基因研究突破带来的声誉以及赚钱机会吸引着中国政府向该领域投入巨额资金。

陈竺教授说:“我觉得,科学界和我们的政府有一种共识,即基因组科学、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是国家的未来。”

中国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当务之急,设立科学园区吸引像微软和阿尔卡特之类的跨国公司建立全球研究中心,并且增加科研经费。

陈竺说,中国科学院的预算在过去3年里翻了一番,其中既有政府的经费,也有私营部门的资助。

陈竺的同行、曾对遗传性乳腺癌作出开拓性研究的玛丽—克莱尔·金概括了这种变化。她说:“80年代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我根本想不到中国会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浏览次数:1933)
上篇文章 | 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推荐给朋友 | 打印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水稻根系育种的意义与前景  (2005-4-12 15:32:27)
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及抗白叶枯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005-3-16 19:24:57)
863计划涉及水稻项目2004年度进展不小  (2005-2-23 11:08:28)
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理与分子标记辅助高产育种研究(附目录)  (2004-12-29 13:21:18)
植物支链淀粉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2004-12-23 18:44:16)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遗传学基础  (2004-12-10 15:32:14)
T-DNA标签在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的整合特点  (2004-12-1 14:13:31)
《中国水稻科学》2004年第18卷总目录  (2004-11-25 12:40:09)
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04-11-22 22:35:19)
《中国水稻科学》2004年第6期  (2004-11-19 13:24:15)
更多相关...
友情链接:
| | | | | | 更多...
 
Copyright © 2003 CNRR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邮政编码:310006)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571-633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