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资讯
综合资讯 品种选介 名牌稻米 生产与市场 技术推广 病虫草害 机 械 化 专家观点
|
|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家观点 > 2004年以来我国水稻产业政策与变化趋势 | ||
| 2004年以来我国水稻产业政策与变化趋势 | ||
作者:刘笑然 来源:岣瓿箅箜霈 发布时间:2013-10-29 9:04:08 |
||
|
(一)“四补贴”政策 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2004年以来,我国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台补贴四项补贴政策,且补贴资金逐年增加,对促进稻谷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未来趋势看,“四项补贴”政策是现阶段我国支持稻谷生产的基本政策。在今后我国种粮效益偏低的情况下,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要继续实行,并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增加补贴金额。 (二)最低收购价政策 稻谷最低收购价于2004年出台.2005年开始启动。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和物价上涨,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不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从今后发展看,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现阶段我国在种粮效益偏低情况下保护农民利益的最主要手段,对调动农民种稻积极性和促进稻谷生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实行,且价格会随着生产成本上涨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变化情况 (单位:元/公斤)
(三)临时收储政策 2008年稻谷丰收,中晚稻上市后价格出现下滑,为了保护主产区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经国务院批准,出台了临储稻谷收购政策,在东北三省收购新产粳稻850万吨,在南方稻谷产区收购新产中晚籼稻1400万吨,粳籼稻收购价格均高于当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 2009年和2010年新稻上市后,由于稻谷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计划没有出台。2011年11月中旬,国家有关部门又发文,在东北三省和江苏、安徽、宁夏启动中央储备稻谷补库收购,据了解,此次收购的部分稻谷也转入了临时收储。 从未来发展看,临储收购政策也是国家调节粮食市场供给、减轻价格渡动的重要手段,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保留,在必要时使用,但使用频率会逐步减少。 (四)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政策 2008年临储稻谷政策出台后,为了避免打压粮价,给多渠道入市收购留下空间,国家明确规定对临时存储的粮食按顺价销售的原则,择机在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2010年初,由于东北粳稻谷竞价销售活跃,价格不断上升,为了控制原粮走向、杜绝非法操作、抑制投机心态、保障销区供应,国家从3月11日起,开始以定向销售的方式进行临储粳稻竞价交易。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由于竞价销售是我国政策性粮食销售的基本原则和粮食市场调控的主要手段,在近些年来粮食市场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会沿用,不会出现较大改动。 (五)运费补贴政策 2008年东北粳稻大丰收,销售不畅,为了促进东北粳稻米销售,国家出台了东北粳稻(粳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运费补贴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北稻南运”,并推动了东北粳稻米消费增加和价格上涨,但也缩小了东北粳稻米与南方粳籼稻米之间的合理价差,影响了南方粳籼稻米的销售。 从今后看,由于对局部稻谷销售进行运费补贴具有扭曲价格信号,削弱价值规律调节等负作用,国家一般不会再轻易启动。 2009年东北粳稻(粳米)入关运费补贴 (单位:元/吨)
注:括号中数据为2008年补贴额。 (六)进出口政策 目前我国对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等重要农产品及其制成品仍实行进出口配额管理政策,经营企业必须在取得计划配额的前提下,才能经营出口业务,并对大米、玉米、大豆等6种农产品和5种农产品制成品实行统联合经营(即贸易由国家指定的国有粮食进出口公司进行)。在出口方面执行关税配额。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有关规定,我国每年的大米进口关税配额532万吨(其中:长粒米和中短粒米各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 从今后发展看,这些政策仍要执行一段时期。
注:作者为吉林粮食学会秘书长。
(编辑:孙敏炯) (浏览次数:)
|
||
上篇文章:郑风田:不应妖魔化转基因主粮试验须慎行
下篇文章:程国强:农业补贴政策到了调整的关口期
|
||
| 打印 | 关闭 | ||
相关文章: 陈锡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保障粮食安全 (06-20) 程国强:农业补贴政策到了调整的关口期 (11-05) 郑风田:不应妖魔化转基因主粮试验须慎行 (10-23) 粮食丰收的思考 (12-10) “稳粮强农”再聚共识力保国家粮食安全 (11-15) 刘与忠:提升稻米产业需优化市场加强引导 (09-25) 胡四一:东北水土资源 足以支撑粮食增产 (02-21) 陈萌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02-20) 泽鹏: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将推动稻米市场走强 (02-16) 张照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 助力粮食九连增 (02-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