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资讯
综合资讯 品种选介 名牌稻米 生产与市场 技术推广 病虫草害 机 械 化 专家观点
|
|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家观点 > 农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迫在眉睫 | ||
| 农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迫在眉睫 | ||
作者:辛华 来源:粮油市场报 发布时间:2003-4-14 8:48:42 |
||
|
近日,来自农业部及江苏、陕西、湖南、河南等省的农业专家会聚南京,就我国稻米生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一致认为,长江中下游的稻米主产区,应向优质无公害栽培方面发展,以促进水稻品种结构调优,适应国内外稻米市场需求。 据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专家宋贵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对优质籼稻的需求日益增长。20世纪90年代,我国年平均进口优质稻米30万吨,主要是泰国的优质长粒籼米。进入本世纪,这种势头有增无减。我国大米质量和价格难以与泰国、美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竞争。造成我国大米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是优质品种少,优质栽培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据了解,长江中下游稻区单产基数高,病虫害发生频繁,因此适应这一地区种植的主体品种不但要求品质优,而且产量水平不能低于当地主栽品种,还要抗主要病虫害,目前我国这样的品种还很少。 无公害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迅速崛起。据有关方面预测,在今后几年内,无公害食品国际贸易额将达1000亿美元以上。我国无公害稻米生产起步迟,长期忽视优质无公害栽培,生产地环境保持也存在缺陷,与国际上稻米出口在国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我国优质米加工的技术也亟待提高。目前我国日产50吨以上大米加工厂已达1万多个,总生产能力达5000万吨,但适应加工优质稻米的企业很少。年产10万吨大米以上的工厂屈指可数,80%以上的生产企业设备陈旧,性能低下,极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 (浏览次数:)
|
||
上篇文章:稻米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下篇文章:从种什么到怎么种
|
||
| 打印 | 关闭 | ||
相关文章: 陈锡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保障粮食安全 (06-20) 程国强:农业补贴政策到了调整的关口期 (11-05) 2004年以来我国水稻产业政策与变化趋势 (10-29) 郑风田:不应妖魔化转基因主粮试验须慎行 (10-23) 粮食丰收的思考 (12-10) “稳粮强农”再聚共识力保国家粮食安全 (11-15) 刘与忠:提升稻米产业需优化市场加强引导 (09-25) 胡四一:东北水土资源 足以支撑粮食增产 (02-21) 陈萌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02-20) 泽鹏: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将推动稻米市场走强 (0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