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资讯
综合资讯 品种选介 名牌稻米 生产与市场 技术推广 病虫草害 机 械 化 专家观点
|
|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家观点 > 从种什么到怎么种 | ||
| 从种什么到怎么种 | ||
作者:鲁威 来源:中国水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3-3-20 8:46:15 |
||
|
早春二月,春耕生产由南而北推进着。最近,安徽省庐江县有读者给某媒体写信,说该县去年有两件事让人郁闷。一是水稻丰收,但价格大跌,农民人均减收8.84元;二是棉花面积减少了34.74%,可价格却上涨了34.93%,痛失增收良机。该媒体在头版头条位置设问:春耕又到,种啥更好?希望读者为农民提供有益的建议。 11年前,记者的一篇“谁能告诉我,今年种什么?”的稿件,获得中国记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好新闻一等奖。那个时候,结构调整就是调品种,但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品种?从农民到干部,谁也说不清楚。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结构调整已经从简单的行政范围内的品种调整走向按生态优势区域进行布局,从简单的按市场需求调整走向按订单按标准生产。细读庐江县的读者来信我们会发现,如今的生产者虽然也在选择更有效益的农产品,但他们更关心的问题却是:“品质要求怎样?数量大约多少?价格走势如何?种植风险在哪?”也就是说,他们需要订单。他们不仅要知道“今年种什么?”更需要了解:“今年怎么种!” 什么样的农产品有市场?大白菜没市场了吗?去冬今春,从北京到山东,大白菜可以吃了香。北京的大白菜创了历史最高价位;春节威海的超市里市民抢购大白菜,不问价。粮食不值钱了吗?山东荣成的孙忠华租3000亩地种药材黄芪,年收入不足万元;去年改种麦子和玉米,收入六七万元。可见,“种什么”不是关键,关键是“怎么种”。孙忠华的粮食能赚钱,一是因为他种的是“济南17”优质强筋小麦和高蛋白玉米品种;二是因为他有当地面粉厂和饲料厂的收购订单。他的产品有了竞争力。“怎么种”才能形成竞争力?很明显,一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性能;二是普及农业订单与标准,提高农产品的商品性能。 谁来告诉农民“怎么种”?要靠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服务机构。现在,龙头的壮大稳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随着这两化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亦将提高。10年求索,我们知道了“种什么”;再有10年,我们会清楚“怎么种”。 (浏览次数:)
|
||
上篇文章:农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迫在眉睫
下篇文章:水稻育种走向优质化
|
||
| 打印 | 关闭 | ||
相关文章: 陈锡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保障粮食安全 (06-20) 程国强:农业补贴政策到了调整的关口期 (11-05) 2004年以来我国水稻产业政策与变化趋势 (10-29) 郑风田:不应妖魔化转基因主粮试验须慎行 (10-23) 粮食丰收的思考 (12-10) “稳粮强农”再聚共识力保国家粮食安全 (11-15) 刘与忠:提升稻米产业需优化市场加强引导 (09-25) 胡四一:东北水土资源 足以支撑粮食增产 (02-21) 陈萌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02-20) 泽鹏: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将推动稻米市场走强 (0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