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资讯
综合资讯 品种选介 名牌稻米 生产与市场 技术推广 病虫草害 机 械 化 专家观点
|
|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家观点 > 水稻育种走向优质化 | ||
| 水稻育种走向优质化 | ||
作者:许世卫 来源:中国水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3-3-7 9:38:12 |
||
|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1/2的人口以它为主要食粮。亚洲是世界水稻主产区,近年稻米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中国稻米年产量占亚洲的38%。大米作为主要主食种类,在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大米消费结构从5年之前就开始出现变化,目前的这种变化会加快,即高收入的人群,大米的人均消费量在减少,而低收人群的大米人均消费量会增长。在城市,由于在外就餐人数增加和小麦品质的改良,面粉正替代部分大米的消费。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人群随着收入的增长,优质稻米消费正在逐步替代一般品质和劣质的稻米。在东南沿海地区,人们追求优质、营养、保健的名特优大米消费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强劲。 从优质稻种植面积看,1985年,我国各地优质稻面积为267万公顷,2002年达到了1200万公顷以上,全国优质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左右,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需要对优质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优质稻面积与产量都是各省、市、自治区自已确定的优质品种,而不是达到国家标准的优质稻品种。前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国的水稻品种进行了普查,在所调查的1091个水稻品种中,按国标分析,仅有118个优质品种,优质率为10.8%(其中:中籼13个,粳稻94个,糯稻11个);按部颁标准分析,仅有18个优质品种,优质率仅为1.6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达国标优质稻品种优质率仍较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优质稻面积的发展速度与普及率不能代表我国稻米品种的优质率,优质稻米的品质改良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优质稻育种情况看,近几年优质化进程步伐加大,优质品种选育成效显著,各地已评选出的省优水稻品种400多个。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品种230多个,其中,高品质的品种有10多个,中等优质稻品种120多个。品质好的有中香1号、中优早5号、湘晚籼9号、丝苗王、马坝油占等。特别是选出了一批优质早稻品种,如中鉴100、中优早81、嘉育948、湘早籼15、粳籼89、七山占、枝优桂99、培杂双七等,缓解了早稻优质品种少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水稻品种的品质仍不高,全部指标达到国标和部颁标准的品种仍不多,特别是籼稻品种更少,早籼稻品种还存在整精米率低、加工难、垩白米率高、透明度低、米粒灰暗、少光泽等问题;晚籼优质稻与国外名牌大米相比碾磨品质(特别是整精米率)及外观品质也还有较大的差距。 发展优质稻的措施。首先,搞好规划,促进优质水稻分区种植、分类收购分储。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建立不同用途的专用水稻生产区,国家统一步骤,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生产基地。其次,根据稻米用途,实行稻谷分类收购与储藏,作为食用口粮稻米,采用以优质粳米和长粒型优质大米为主;作为工业用粮,采用各行业所需稻米的主要理化指标为内容的稻谷品种,对收购的稻谷分品种储藏。 加强指导,推进优质水稻的产业化、优质化、专用化。针对优质水稻产业化经营薄弱的状况,应当加强指导,因地制宜推进各种形式的优质水稻产业化。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分类提高各自品质质量。根据各种稻米用途品质要求不一的情况,大力推行分用途专用品种。 促进水稻科技发展,扶持龙头企业。从国家和地方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提高扶持水稻科技源头、扶强稻米龙头企业的认识,增加投入。要加强优质品种选育为核心的水稻综合科技研究,力争使达国标优质水稻的品种数在“十五”期间提高到目前的一倍,使优质水稻的产量有明显提高。 (浏览次数:)
|
||
上篇文章:从种什么到怎么种
下篇文章:稻米生产三大需求
|
||
| 打印 | 关闭 | ||
相关文章: 陈锡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保障粮食安全 (06-20) 程国强:农业补贴政策到了调整的关口期 (11-05) 2004年以来我国水稻产业政策与变化趋势 (10-29) 郑风田:不应妖魔化转基因主粮试验须慎行 (10-23) 粮食丰收的思考 (12-10) “稳粮强农”再聚共识力保国家粮食安全 (11-15) 刘与忠:提升稻米产业需优化市场加强引导 (09-25) 胡四一:东北水土资源 足以支撑粮食增产 (02-21) 陈萌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02-20) 泽鹏: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将推动稻米市场走强 (02-16) | ||